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自傳

家庭背景
我是林宜慧,目前就讀於文藻外語學院德文科三年級。
父親長期在大陸工作,他深切體會到面臨眾多的競爭壓力,所以從小父母特別重視我的學習,花錢送我去私立的美語幼稚園,到不同的補習班學才藝。至今仍然記得父親在我第一次上學前所說的話:「你們未來的競爭者不是在台灣,而是在全球。」也許這就是母親在我八歲時會選擇將我送到在美國的親戚家,讓我接受不同的教育的原因了。
求學期間
起初在美國的生活並不容易,那時遇到的問題不只是來自學校,同時也包含與親戚之間的相處。首先,在課業上我遇到了很大的問題。雖然聽得懂老師和同學在說什麼,卻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常遭到同學的訕笑,更別說是「讀」和「寫」的能力了。在學校裡並沒有很多黃種人,多數同學是白人,對一個來到陌生環境加上語言又受限的人來說,要融入學校的生活實在不容易。
母親時時刻刻給我很多的鼓勵,一通通的越洋電話中,她總是聽我說並為我加油打氣。即便在放假日我也總是在讀書,這樣的努力持續了一年,在小學的畢業頒獎典禮上,我獲頒校長獎(那一年學校特例地頒給兩個人)。那時候我深深的體會到,「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的道理。只要肯努力,就必能嚐到甜美的果實。
    進了國中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學校突然多了許多來自墨西哥的學生,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當中不少父母無固定工作而靠政府的補助生活。對照他們,我告訴自己要好好地讀書,讓自已在未來會有餘力幫助別人,因此往後的三年我更加努力用功,每學期都獲得嘉獎(Honor Roll),而在七、八年級時每科的成績都達到九十分以上(Straight-A)。
九年級時由於父母的關係決定返台就讀,由於對語言濃厚的興趣,因此選擇了文藻。為了打好德文的基礎,在文藻的第一年時付出較以往更多的努力。從練習字母發音到後來跟著原文音檔練習朗誦新聞稿(Kindernetz),再加上每天都勤奮地背單字。到了二年級時,我發現其實死背單字的效果不好,所以我嘗試著看原文童書,以不同的方式學習德文。另外我也積極的參加與德文相關的活動,像是學校一年一度的萊茵盃話劇比賽和朗誦比賽,而在我二年級時甚至獲得全校第三名的佳績。
    此外我也積極的參與校外活動。二年級時,我也曾參加校內的田徑隊,每天必須要練習兩個小時以上。但即使是面對如此忙碌的生活,我依然能夠維持我的成績在總平均85分以上。在這段時間內不只培養出對運動的熱愛,也同時練就出良好的時間管理分配能力。同時我也參加學校的英文辯論活動,為了英文辯論,每天必須閱讀不同的雜誌(News Week和The Economist)和固定上網收看不同國際比賽的錄影。三年級時為了提升英文辯論能力而決定選修「英文商業概論」這門課程。
回顧在美國這六年的時間,我得到許多的收穫,不光是英文的進步、視野的開拓,同時對人格發展上也有一定向上的影響。在美國的經驗奠定了往後我在文藻的成長,而回到台灣後,在家人陪伴下也找到了自我和新方向。
目標
    希望能藉由這次到德國學習的機會認識更多不同的文化,並且提升德文能力,以便幫助我在未來考取德文檢定考(C級考試)時能更勝一籌。我會好好把握這次的機會,試著以學過的德文與當地的學生,甚至是其他外國學生交流,我也相信這將會大大提升我的「說」和「聽」的能力。在文藻畢業後,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台灣繼續讀完大學,然後再到德國申請當地學校就讀。
說到這裡,我真的很感謝父母不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了我「不可替代性」的觀念,還教導了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的意思。這些話使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思考自己的優點在哪裡,而自己又該做些什麼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此時,父母也給了我信心,並時時提醒我「只要肯努力,沒有什麼難的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