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小康家庭,父親是電腦工程師,母親是家管,弟妹則都是學生,一家五口和樂融融。我一直很喜歡家中相處的模式,父母親都非常理性,與孩子們之間總是用「溝通」的方式傳達他們的想法,也很信任與尊重孩子們的決定。這造成了往後遇到問題時,我都會希望以溝通的方式解決。從小他們就給我們一個無壓力與無煩憂的學習環境,對於課業上不會有太過高的期許或給予過度壓力。在這樣無壓力的狀況下,對於課業我反而得心應手。幸福的是,父母的高學歷使的我們還可以一起討論與解決各個學校科目的問題,達到在家也能學習的效果。由於我是家中的長女,加上天生個性原因以及父母從小給予的自我表達空間,我非常的獨立、有主見。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五年級上學期,我讀的是新竹市立東園國民小學。直到五年級下學期,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全家搬遷到南科園區,於是轉學就讀台南縣大成國民小學。國中時讀的是園區內的南科國中(現稱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國小時由於父母親對於課業沒有要求,我的各科成績落差十分的大。喜歡的英文、擅長的國文就算不讀,成績總是呱呱叫;但相反的,社會、自然、數學等等則成了死穴。到了國中,父母親突然開始要求我至少要考班上前十名。起初非常的抗拒,認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要一個國小數學可以考不及格的人,國中考前十名?作夢!但他們不放棄他們的堅持,於是我便開始了當初所謂的「水深火熱的國中生涯」。殊不知其實那些本來認為沒救了的科目,在各科老師以及父母細心教導下竟然漸漸起色,對於某些章節甚至還產生了興趣,我的名次也不負他們期望的平均維持在第十名左右。國三時,大一歲的表姊先考進了文藻,因而知道了這所學校的存在。幾次表姊帶領著我逛校園,還有偷偷溜進圖書館念書,也讓我慢慢的越來越喜歡這裡。基測時態度非常從容,絲毫沒感到壓力還有緊張的情緒,這也讓我第一次就順利的考上了我理想的學校-文藻。同年暑假,全家也又因父親的工作而搬回新竹。
五專,我一直認為是介於普通高中與大學之間的一種學制:沒有高中那麼嚴,又沒有大學那麼鬆,但這正好適合我的個性。恰巧又因為家人全搬回北部,我開始了所謂「外地生」的獨立生活,也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宿舍團體生活」,並從一年級便加入了國標社,一待就是五年。五年中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比賽、表演和各式各樣的活動,可說是投注了非常多心力在社團活動上。從中我找到了很多樂趣及成就感,不僅僅是運動或學舞練舞,還有在團體生活中不斷的練習與人溝通的能力與技巧,帶領一個團體完成一件事情…等等,都是我在社團裡學到的,一生受用無窮的經驗。課業上,因一開始較無法進入狀況,所以成績並不理想。但慢慢到二三年級,漸漸的抓到了生活、課業、社團等等之間的平衡點,所以成績又回復以往水準。四五年級時可說是我人生中很大的轉捩點,在這兩年中我認識了許多生命中的貴人(王志堅老師、舞伴蔡翔、馬來西亞的朋友…等等),他們的所說所為都改變的我的想法與觀念,不管是心智上還是對於自己未來的想法,可說是真的成長了許多,也更加了解與確定自己對於學習西文的堅持與熱忱,因而下定決心,訂定了未來的目標-非二技西文不可!並且更加倍努力的想要達成自己的夢想。另外,不僅僅是西文,我也非常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語言。除了身邊朋友來自各個語系,平時都會彼此交流外,專四專五時也另外選修過韓文及俄文,還跟馬來西亞的朋友學過馬來文。就這麼在充滿語言的環境下精彩又充實的度過了五年,所有的科目也全數過關,並且在同年暑假,順利考上了理想中的文藻二技西文!
二技時我選了,據說是最辛苦的翻譯模組,因為我個人認為,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是讓它們進步的最快方法。我希望我的三國語言(中、英、西)不管是聽、說、讀、寫都能夠順暢的使用無礙,日後也希望能找有關翻譯的工作,學以致用,最好還是能全世界爬爬走(熱愛旅行!)。但在文藻生涯中,我發現了我的外語「口說」是最弱、且最沒機會練習的部分。2009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英國愛丁堡遊學團。那一次出國,我天天都得使用英語,從早上與寄宿家庭媽媽的對話、到學校與老師同學的對話、晚上逛大街與店員的對話,使得我的英文越講越順。這也是為什麼我始終相信「Practice makes perfect.」,所以盡力的想爭取任何我可以擁有練習口說環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