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1-09 23:31:19

歷史第17週筆記*

課程重點:近代民族國家 (王國)的出現

1.王權興起的原因?
(1)中產階級的支持
(2)羅馬法的復興
(3)十六世紀以後擁護專制王權的新政治理論興起
(4)火藥的輸入
(5)步兵的興起



2.英法百年戰爭的影響?
(1)家園極待重整
(2)英國放棄稱霸歐陸的目標,走上像海洋擴張的道路
(3)促成英、法兩國成為民族國家



3.三十年戰爭的影響?
(1)列國制度的確立,使歐洲正式脫離就有的封建主、教會、君王等勢力糾纏不清的情況



4.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
(1)起源-薩克森王朝的鄂圖一世在羅馬教宗的加冕下稱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基督宗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以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大帝的繼

承者自居。



5.哈布斯堡家族的影響?
(1)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



課程重點: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教士生活奢靡
(2)教士素質低落
(3)藉機斂財-「大赦」



2.宗教改革在日耳曼境內發生的原因?
(1)日耳曼保留有中世紀的傳統,宗教情操也較深,聖.奧古斯丁的神學系統也較根深蒂固
(2)日耳曼缺乏強而有力的政府與羅馬教會對抗,所以任教廷予取予求
(3)一般騎士與農民飽受土地集中與物價高漲的威脅,視教會為壓迫者,工商業者與銀行人士對教會亦為不滿
(4)印刷術最早的發源地,使改革者的學說更方便傳播



3.改革後新教的特色?
(1)基本看法
-奉聖經為最高權威
-強調個人「因信稱義」
(2)派別與教義差異
-路德派(日耳曼)-因信稱義
-茲文利派(瑞士)-否認教士有教徒不具有的施行奇蹟力量,主張更樸素的崇拜方式
-喀爾文派(日內瓦)-基本信念為預選說,認為人應為了光耀神而努力
-英國國教派(英國)
(3)新教的共同特色
-拒絕承認羅馬教廷的權威,都自信其教會是基督和使徒的真正繼承者。
-不承認教士有特別、神聖、超自然的性質,反對教士有中世紀的地位,通稱教士為牧師,可結婚。
-以方言代替拉丁文作為崇拜的工具,縮減聖禮,不再保留羅馬教會的慣例,如崇拜使徒。
-宣布《聖經》是基督信仰的唯一真源。
-有個人主義的色彩,主張信仰的重要和讀經解經的自由。



4.改革後舊教的特色?
(1)創立者-羅耀拉
特質-耶穌會士生活簡樸,組織嚴密,紀律森嚴,強調絕對效忠教宗
成就-以理性和良好的行為來對抗新教徒的批評,並且挽回了不少天主教徒
(2)「特倫特會議」的召開,舉行一連串會議,討論有關改革的問題
-禁止販售大赦券
-要求教士嚴守清規
-每一個主教轄區都設立神學院或學校訓練教士
-設立禁書目錄委員會,以免異端思想腐蝕信仰堅定的信徒。重新確立天主教教義,堅持只有教會有權解釋聖經。
-只能用拉丁文舉行彌撒



5.宗教改革的影響?
(1)宗教上-阻止教會的獨裁統治,擴大宗教自由,各教派間能培養出宗教容忍精神。
(2)政治上-信仰新教的地區都較早推動民主化,勇於反抗專制君王,因此這些地區的經濟與政治現代化的腳步,往往比舊教地區快速。
(3)經濟上-喀爾文派的教義使正在發展的中產階級找到追求利潤的信仰依據,讓資本主義得以充分發展。
(4)文化上-批判風氣漸起,使思想獲得解放,奠定科學運動和啟蒙運動的基礎。
(5)新教成功後反過來欺負其他教派教徒,爆發許多宗教戰爭。
(6)新教徒敵視藝術,常摧毀修道院、教堂和學校的壁畫與雕像。
(7)傳教活動在戰爭情況下受到阻礙,有人民對基督宗教產生懷疑,導致自然神教與無神論的出現。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