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Lydia Yuan

2013-06-16 19:37:19

從不同觀點看死刑

死刑的存廢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議題,每次看到許多慘不忍睹的案件,犯人被輕判或是假釋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案,就會有種「司法真的是在保護人民嗎?」的憤慨。廢死聯盟總是高喊「保障人權」的口號,但他們可關心過受害者的人權?曾有人說過「當犯人服完刑期,通常被害人仍在接受心靈治療。」犯人只是逞一時之快,便親手毀了別人的人生,造成家庭的破碎和永遠最痛苦的回憶,如果連司法都沒有能力保護被害者,這豈不是另一種方式縱容犯罪。

雖然許多數據顯 示,執行死刑的次數和犯罪率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我認為數據是冰冷的,它無法顯示出犯人的慘忍和被害者家屬的眼淚,中央警察大學的校長侯友宜說:「一件殺人 命案,只在事後看一些資料或照片,這些是冰冷的,無法身歷其境感受第一現場的驚悚震撼與兇手的冷酷無情,等後來看到的,只有犯罪者『鱷魚的眼淚』。」這是來自一位看過 無數慘忍案件的警察最深刻的感想,我們總是從電視上或藉由媒體接收到資訊,我們從來沒有機會親臨現場、從來沒有機會去觸碰到冰冷的屍體也從來沒有機會去感 受第一現場的驚悚震撼,因此無法深刻瞭解到犯人的殘忍。許多重大刑案的犯人在犯案後,為了活下去偽裝自己已悔改,掉幾滴作戲的眼淚,就輕易的減短刑期,我 認為這是對被害者非常不公平的待遇,就因為某些被害者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社會大眾就忽略了他們的人權。

我認為死刑可以某種程度上的遏止犯罪,就如同殺雞儆猴般,警惕大家這個社會不能縱容犯罪者為所欲為,有時候柔性勸說別人也只會當耳邊風,執行死刑可以有效地讓大家體會到犯罪後的後果,就因為我們無法控制思想犯罪,所以才更應該防止具體犯罪的事情發生。但在執行死刑前,必要經過縝密的調查程序方可定案,江國慶冤獄案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大家的記憶裡,他被處決前都不忘捍衛自己的清白,這樣前途光明的年輕人卻平白無辜被冠上罪名,從此被這個社會所唾棄,最後含冤致死。如果只是為了執行死刑而執行這種冤案必然會層出不窮,我覺得這件案件是個案,因為現在科技發達、日新月異,執行死刑的案件都經由二、三十個法官確定並認證,換句話來說就是錯誤率非常微小,但只要是人都可能會犯錯,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盡量防止冤案發生,不讓司法變成殺人的兇手。

我完全反對廢除死刑,常常有人說「支持廢死的人之所以支持廢死,是因為受傷害的人都不是他們的家屬。」這句話雖然直白卻完全戳中了重點,因為姦殺案那些受害者都不是他們媽 媽、姊姊或妹妹,所以他們不痛不癢,只是以單方面接受到的訊息隨便下決定,那些全是給受害者家屬的二度傷害,和那些罪犯一樣殘忍冷血。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