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Lydia Yuan

2013-06-16 20:48:21

媒體識讀

生與死之間,只有一根頭髮的距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理解到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想像你的朋友年一刻才和你有說有笑的,但是下一刻他就很有可能被炸成肉塊,或許現在的我們會認為戰爭好想離我們很遠很遠,所以無法體會到戰場上的殘酷和殘忍,麥庫林走過的地方向是人間煉獄,所拍攝的照片就是人類黑暗面毫無遮掩的展現,而他那深刻的文字就像是黑暗裡那救贖之光,讓我們看見被貪婪日漸腐蝕的自己。因為上帝的堅持,我們才得以在麥庫林的照片中了解人性中的極惡與極善,才能更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

這本書的文字非常理性且寫實,只是讓我們眼睜睜的看著人類如何自我造孽、自我毀滅。當麥庫林在貝魯特造訪一所精神病院時,整個醫院正在遭受猛烈的砲擊,鏡頭前一位年紀大的精神病人彷彿在對世界質問著:『怎麼會發生這種事?那些精神正常的人都失去良心啦?』其實無關乎失去良心與否,只不過暴力永遠是我們最快想到的解決方法。人類從來都沒有檢討過自己,從來沒有記取每次戰爭帶來的教訓,而我們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犯下同樣的錯誤。

這是一個戰地攝影記者的回憶錄。所以,我的第一個疑問是:不合理的行為,指的是戰爭?還是拍攝戰爭?一直以來,總是會不由自主被戰爭的主題吸引,電影、小說、照片……。因為我總覺得,我不認識它,我從來無法真正體會,戰爭有多可怕。當然,我可以從新聞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地方正發生戰爭,戰爭波及地區一般平民的生活有多悲慘、多恐怖;電影、小說也很盡責的將遠處戰爭景象,一幕幕,搬到我面前。可是那畢竟是在遠處。或許我該為此感到幸運。但我還是希望知道更多,關於戰爭。或許,其實我是想更瞭解生命。

麥庫林從童年在倫敦街頭玩鐵皮玩具兵打仗說起,結束在某一次戰爭。或許是職業訓練的關係,麥庫林的觀察很細膩,用幾近白描的文字敘述出戰爭景象:他跟著士兵一起跳下直升機,一起跑過追射的子彈;眼前一個個閃過的傷者,雙手摀著的傷口仍在冒血,甚至摀不住傷口;或是,他走進一個安靜的、剛被轟炸完的村落,因為揹著相機,傷民指引他走向屍體,他寫著自己在家屬注視下,嚴肅的完成工作。而這些文字旁,放著麥庫林拍的照片,也因此能讓讀者能有更深的感受。

戰爭中,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面臨的狀況是很不一樣的,相對來說文字記者可以待在比較安全的後方,藉由訪談寫出報導文章;攝影不行,他必須和士兵跑在一起,甚至跑在前面,為了拍出軍隊前進的場面。所以攝影和軍隊的關係非常密切,麥庫林提到他有官階、有佩槍,他跟著軍隊們一起生活一起前進。當士兵開槍時,他也站在開槍的那一邊。對他來說無所謂敵我。所以他不能再說服自己只是客觀的記錄者,某種程度上。當他拍過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不停的看著一個接一個的死亡,原本單純做為一個攝影記者的職業以及工作獲得的自信成就,到頭來,他該如何看待?

一開始,他認為:當被你拍照的人快餓死時,你想有英雄主義是不可能的。我所能做的只是儘可能賦予那些飽受災難的人最多的尊嚴……因為你的工作是喚起有能力協助的人的良心。可是若干年後,同樣的面對戰爭,他卻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我們都受天真的信念之害,以為光憑正直就能理直氣壯地處身任何情境,但如果你是站在垂死者面前,你還需要更多東西。如果你幫不上忙,你便不該在那裡。

看完這本書後或許你的心情會很沉重,因為你會更加明白,在這個社會上的各個角落,還有許多人正在飽受飢餓和痛苦,當我們在抱怨今天的午餐不夠好吃不夠美味時,想想那些連水都得不到的戰亂難民,我們永遠都抱怨太多自己擁有得太少。唐‧麥庫林把人類最真實的黑暗面呈現在相片與文字裡,或許有時候你在電視或是報紙上看到有關戰爭的新聞,明明知道自己能安逸過日子的同時,有人正被戰火轟擊;有人每天都是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深怕成為上某一具無名屍,被遺棄在街頭上,同時被遺棄的自尊,這些都你都知道,只是不想面對不願相信而已,或許你只會說一句:「好可憐唷!」然後把一切拋之於腦後,人類什麼時候變得如此殘酷又可悲?

之年我都自以為能瞭解這世界的險惡,那是因為我們都不曾深入過,但透過麥庫林的鏡頭,我看到了更多,原來,世界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美好;透過他的文字,
我明白自己的力量是多麼的小,或許人類天生就是可悲的生物吧?只有人類可以可以毫不眨眼的殺掉自己的同類,可以把每一條生命不當坐是生命的對待,對我來說每一場戰爭都沒有所謂的輸或贏,永遠都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兩敗俱傷,因為戰亂而哭泣的人數不清,但人類永遠記不得教訓,無數次的犯下同樣的錯,麥庫林啟發了我很多,他在書裡寫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刻的體會後所說出來的話。

這本書或許會打破你對許多事情的幻想,但這就是現實,讓我們透過麥庫林的眼睛透過他寫的文字來重回戰亂現場吧!或許會感到心痛,但肯定會讓你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同的見解。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