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3-04-13 14:29:11

問自己三件事 再決定要不要跳槽

農曆新年前的幾天,商周的編輯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既然再過幾天就要是農曆春節了,你可以幫我們寫一篇特別文章嗎?在中國社會,春節就是你領了年終獎金,回家和家人團聚,安靜休息幾天去回顧過去一年和你的工作,而許多人可能會在這幾週考慮要換工作。你能寫一篇文章來討論需要考慮的事情嗎?

好,我想底下這幾點是你應該要認真考慮的;

Q1:你還有學到任何新東西嗎?

在研究所第一學期,我的組織領導學教授跟我們分享了一件事:平均來說,在畢業五年後,哈佛商學院畢業生會換三次工作。因此在未來40年職場生涯中,你可能會換5到10次工作,所以真的沒什麼好緊張或是擔心的,這很正常。而從我教授的分享看來,告訴你該轉換跑道的第一個提示會是什麼?

在過去的6個月內,你在現在的工作中學到了什麼新的東西?你有經歷新事情、遇見新的人、承受可能會把你推向職場更高一層的挑戰嗎?如果你有,而且每天還是透過新的機會有所學習,那就還不到時候,你還有很多成長機會,吸收並且也對這工作有所貢獻。

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當你回想過去半年或一年,你每日工作都一樣,很少有事情驚喜或是讓你興奮,你發現你沒有學到任何有價值的事情,或甚至開始變懶,而在你現在工作中這種情況在可見的未來不會有所改變,那就該往前走了。人生很短,別浪費寶貴時間和青春在工作中像個機器人一樣只是制式的回應。
Q2:下份工作會更對齊你的目標嗎?

這個判斷標準是比較偏哲學的。看著鏡子,並試著想起當你還是學生、當你剛進社會時,什麼是你夢想中工作的模樣。你能盡可能詳細的描述嗎?你能想像當你35歲時你的辦公室會長怎樣嗎?比如說,在台灣微軟的一位業務經理?而你現在的工作有正確對齊你終極目標嗎?如果你要換工作,理想上它應該符合這個標準:提供更好的人脈、更多學習機會、更有可能讓你往35歲夢想工作或職務前進一步的相關性,不然在「對齊」上就沒有意義。

如果那個35歲在微軟的工作是第五步,而你現在25歲,那在未來10年,你可能會再換三次工作,而在未來十年中每次的工作轉換都應該要往你的目標更靠近一步。比如說,在這個階段只因為比較高的薪水就去一間時尚公司上班,而其實你並不喜歡時尚,就不是一個有邏輯的跳槽。它跟你的目標沒有對齊,因此,沒有帶你更近一步。

再說,在現今的景氣中,雖然接受一份更高薪的工作可能很誘人,但如果你沒有真正的興趣,或是對這產業的未來規劃,很有可能你最終還是會辭職,然後不過是白白浪費的寶貴的時間。如果你覺得這樣也ok,那或許該是時候問問自己:你到底是怎樣的人?做到你夢想中工作很重要嗎?或也許你平常的工作根本就不是很重要,只要薪水不錯又穩定,你不需要對那份工作有熱情。這沒什麼錯,但請對自己誠實,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困擾。

Q3:最重要而且非常簡單的是:你會後悔嗎?

在我觀念中,人生中每個重大決定都可回歸到這個簡單問題。如果有留在現在工作和去另外一家公司新工作兩個選擇,哪一個是如果你沒選,會讓你覺得最後悔?衡量每件事,工作地點、福利、未來發展潛力,生活方式、每件事。這也同樣可以套用在要不要在畢業後去旅行半年、出國唸書或甚至是要結婚還是要專心在事業等問題。在你人生此刻,是否如果你不接受新的工作,你將會遺憾終生。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換吧。如果你猶豫或是還不確定,那就別動。

在一年此時,我可以想像那種感覺:
這是農曆新年,所有家庭成員都聚在一起,每個在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會覺得恐懼和困惑。恐懼是因為每個單身的人毫無疑問會被每個親戚不斷念:你什麼時候要結婚?每個結婚的人都會被問:你什麼時候要生小孩?每個已經有小孩的人則會被問:你什麼時候要生下一個?

光是想像那個畫面我想我們很多人就想要自殺了。

困惑是因為一年此時我們會在老家遇見老同學,和我們同年的表兄弟姊妹以及其他親戚,我們全都會被間接比較過去一年我們做了什麼,什麼是我們可能的下一步。而如果我們正認真的考慮要換工作,那可能真的很恐怖。

在現在這個景氣,即便我們全都說迫不及待想要離職,但當時機真的來時,你準備好拒絕穩定的工作、不錯的薪水、旅行補助、保險、退休福利時,當你下定決定那一刻,可能還是會讓人神經非常緊張。

但你可以這樣想:

最終,這不過就是份工作,不是你整個人生。即便你沒有在2個月中立刻找到工作,只是花時間休息並找回自己的健康,那又如何?在40年的職業生涯中休息2個月,長期來看根本沒什麼。

從統計上看,每個人在一生中至少都會跳槽一次。

再從統計上來看,這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所以這整個換工作的過程只會越來越輕鬆容易。

所以,閉上你的眼睛,做好決定並採取行動,如果這的確是你心中的答案的話。

任何會往你夢想更近一步的重大決定應該都會讓你感到很興奮也充滿恐懼。如果裡面沒有恐懼,那就這表示夢想還不夠大。

參考資料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3053&p=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