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5-02 19:24:57

第十一週 地理作業和筆記

作業:

 

9-1-3

板塊交界處多為地震帶,而火山帶遍布於有陸地的板塊交界處上。

板塊運動時,板塊之間的擠壓會形成新褶曲山脈,通常發生在地震帶上。

 

9-2-3

 

我認為應該順應自然任其消失。女王頭是自然景觀,是由大自然一手塑造而成,

所以,它的消失與否,應該全權順應自然。

 

 

筆記:

(一)、內營力與地形發育

1.內營力的定義:內營力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地底深處的岩漿活動帶動地殼板塊的運動。

2.褶曲:原始的沉積岩曾,主要呈水平狀態。當水平岩層受到擠壓時,會產生一系列波浪狀彎曲,稱為褶曲。

3.斷層:岩層受到壓力產生斷裂,導致斷裂面兩側發生變位,稱為斷層。

4.地塹:在一系列斷層形成時,若中央部分岩層因斷裂而相對向下陷落,則形成地塹。

5.地壘:在一系列斷層形成時,若中央部分岩層因斷裂而相對向上隆起,則形成地壘。

 

(二)、外營力與地形發育

1.外營力的定義:外營力的能量與太陽輻射、重力作用密切相關,透過空氣、水等媒介,造成風化、崩壞、侵蝕、堆積等作用。

2.風化作用:風化作用係指地表岩石受空氣、水或生物的影響,在原地緩慢發生變化。有些因岩石因物理結構改變而崩解,稱為物理風化;有些因岩石因化學成分改變而崩解,稱為化學風化。

3.崩壞作用:風化物質受重力作用,產生向低處移動的現象,稱為崩壞。崩壞的形式和速度差異很大,有些慢到難以察覺,如潛移;有些則幾乎是在瞬間發生,如落石、山崩。

4.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風化、崩壞作用後的鬆散岩石碎屑,容易受到河水、風、海浪等力量的侵蝕,並將其從一地搬運到另一地堆積。搬運、侵蝕與堆積作用,是一種連續性的過程,不斷將地表的高處削平,低處填高,改變原本的形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