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地理筆記
第一節課程重點 地圖概說
※補充
1.地圖的由來: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通過概括和符號縮繪在平面上的圖形。按照統一的設計和要求編制的多幅地圖的彙集被稱作「地圖集」或者「地圖冊」。
2.地圖學:是研究地圖的理論、編製技術與應用方法的科學。傳統的地圖製作是利用紙和筆為主要工具,隨著科技的進步,地圖製作已改由電腦繪製。
3.心智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思維導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與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
※重點一 地圖的要素:
1.地圖的定義─地圖是把地表現象經過簡化和符號化後,縮小表現的一種圖像
2.地圖的三要素─表示距離的比例尺、顯示地形地物內涵的圖例以及標示方位與位置的座標系統
3.比例尺的定義─在圖幅中,實際地表被縮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
4.圖例的定義─用於表示地表現象的符號,根據圖例可判斷地圖上的交通路線、行政區界、河川流向、土地利用、政府與民間機關分布等
5.方位的定義─可用來表示地表現象的相對位置
6.表達方位的三個辦法─羅盤方位法、方位角法、象限腳法
※重點二 地圖的座標系統
1.座標系統的定義─用來表示地表現象位置的系統
2.座標系統的種類與用途─小比例尺地圖,常使用經緯線座標;大比例尺地圖,常使用圖網方隔座標
3.經緯線的定義─一套適用於全球的定位系統,由地心、南極、北極三個定點,以及地軸和赤道兩條定線所構成的球面座標
4.經線的定義─又稱子午線,為地球表面上連接南北集點的假想線,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稱為本初經線或零度經線
5.緯線的定義─與赤道平行的線
6.時區的定義─經線每15度一個時區,相差一個小時,有24個時區
7.圖網方格的定義─簡稱網格,其原理為使用垂直線和水平線把地圖劃分成若干方格
※重點三 台灣地圖的座標系統:
使用方法:判讀一地的經緯度,習慣上先讀緯度座標,再讀經度座標,如台北的經緯度讀成25度N,120度30'E。
※第二節課程重點 地圖的種類和判讀
重點一 地圖的種類
1.地圖分類的方式─依製圖的目的可分為普通地圖和主題地圖;依製圖的時代可分為古地圖和現代地圖。
2.普通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在表現各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和相關位置,內容包括地形、水系、聚落、交通、路線、區界及土地利用等所有基本資料,如地型圖
3.主題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在表達某種特定的地理現象,內容僅著重於某項主題的展現,和主題無關的地理資料均於省略,如世界氣候圖、台灣雨量分布圖、各地的地籍圖等
4.古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可以還原過去地表空間資訊的歷史現場,是相當重要的史料,不同時其的古地圖可反映人類視線的發展,如康熙年間繪製的台灣府三縣圖
5.數值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利用電腦將地表或傳統地圖上的資訊,以數值方式儲存和處理後製成的地圖,可大幅減少製圖的人力、物力及時間,使資料的存取與更新更為快速,也可降低人為主觀的偏差,如屏東縣琉球鄉街道的電子地圖
6.航空照片的定意及用途─以飛機微在劇拍攝地面實景作成的地圖,如軍事用途和水稻田
7.衛星影像圖的定義及用途─由太空中的資源衛星,利用光學感應接收器接收地表資訊後轉繪成的影像地圖,如環境監測
重點二 地圖判讀
1.讀取地圖所需的能力─距離與面積、方位、地形、地物判讀
2.地圖距離與面積判讀的的方法─從地圖中判斷地表的實際距離,須經由量測和換算的步驟;面積判讀也須經過量測與換算,可使用球積儀或電腦計算
3.地圖方位判讀的方法─大比例尺地圖中,判讀兩地間的相對方向,通常以圖網方格為主,方格北即為正北。在野外需先判斷實際電面的正北方,野外實查多使用羅盤頃斜儀來定位。
4.地圖地形判讀的方法─從等高線的數值,可直接讀取地面的高度
5.地圖地物判讀的方法─地圖上各種地形定物的分布,均透過簡化設計且樣式、顏色不同的圖例來表示。
※補充
1.地圖的由來: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通過概括和符號縮繪在平面上的圖形。按照統一的設計和要求編制的多幅地圖的彙集被稱作「地圖集」或者「地圖冊」。
2.地圖學:是研究地圖的理論、編製技術與應用方法的科學。傳統的地圖製作是利用紙和筆為主要工具,隨著科技的進步,地圖製作已改由電腦繪製。
3.心智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盪圖、思維導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與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
※重點一 地圖的要素:
1.地圖的定義─地圖是把地表現象經過簡化和符號化後,縮小表現的一種圖像
2.地圖的三要素─表示距離的比例尺、顯示地形地物內涵的圖例以及標示方位與位置的座標系統
3.比例尺的定義─在圖幅中,實際地表被縮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
4.圖例的定義─用於表示地表現象的符號,根據圖例可判斷地圖上的交通路線、行政區界、河川流向、土地利用、政府與民間機關分布等
5.方位的定義─可用來表示地表現象的相對位置
6.表達方位的三個辦法─羅盤方位法、方位角法、象限腳法
※重點二 地圖的座標系統
1.座標系統的定義─用來表示地表現象位置的系統
2.座標系統的種類與用途─小比例尺地圖,常使用經緯線座標;大比例尺地圖,常使用圖網方隔座標
3.經緯線的定義─一套適用於全球的定位系統,由地心、南極、北極三個定點,以及地軸和赤道兩條定線所構成的球面座標
4.經線的定義─又稱子午線,為地球表面上連接南北集點的假想線,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稱為本初經線或零度經線
5.緯線的定義─與赤道平行的線
6.時區的定義─經線每15度一個時區,相差一個小時,有24個時區
7.圖網方格的定義─簡稱網格,其原理為使用垂直線和水平線把地圖劃分成若干方格
※重點三 台灣地圖的座標系統:
使用方法:判讀一地的經緯度,習慣上先讀緯度座標,再讀經度座標,如台北的經緯度讀成25度N,120度30'E。
※第二節課程重點 地圖的種類和判讀
重點一 地圖的種類
1.地圖分類的方式─依製圖的目的可分為普通地圖和主題地圖;依製圖的時代可分為古地圖和現代地圖。
2.普通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在表現各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和相關位置,內容包括地形、水系、聚落、交通、路線、區界及土地利用等所有基本資料,如地型圖
3.主題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在表達某種特定的地理現象,內容僅著重於某項主題的展現,和主題無關的地理資料均於省略,如世界氣候圖、台灣雨量分布圖、各地的地籍圖等
4.古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可以還原過去地表空間資訊的歷史現場,是相當重要的史料,不同時其的古地圖可反映人類視線的發展,如康熙年間繪製的台灣府三縣圖
5.數值地圖的定義及用途─利用電腦將地表或傳統地圖上的資訊,以數值方式儲存和處理後製成的地圖,可大幅減少製圖的人力、物力及時間,使資料的存取與更新更為快速,也可降低人為主觀的偏差,如屏東縣琉球鄉街道的電子地圖
6.航空照片的定意及用途─以飛機微在劇拍攝地面實景作成的地圖,如軍事用途和水稻田
7.衛星影像圖的定義及用途─由太空中的資源衛星,利用光學感應接收器接收地表資訊後轉繪成的影像地圖,如環境監測
重點二 地圖判讀
1.讀取地圖所需的能力─距離與面積、方位、地形、地物判讀
2.地圖距離與面積判讀的的方法─從地圖中判斷地表的實際距離,須經由量測和換算的步驟;面積判讀也須經過量測與換算,可使用球積儀或電腦計算
3.地圖方位判讀的方法─大比例尺地圖中,判讀兩地間的相對方向,通常以圖網方格為主,方格北即為正北。在野外需先判斷實際電面的正北方,野外實查多使用羅盤頃斜儀來定位。
4.地圖地形判讀的方法─從等高線的數值,可直接讀取地面的高度
5.地圖地物判讀的方法─地圖上各種地形定物的分布,均透過簡化設計且樣式、顏色不同的圖例來表示。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