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4-04-04 21:54:02

經濟大恐慌

一、經濟大恐慌的背景
01、一次大戰的發生
1914 年德國、奧地利等組成的同盟國與英國、法國、俄國等組成的協約國因塞
拉耶佛事件而發生了衝突,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次戰爭的規模龐大,近代 攻擊武器加入戰局,加上參戰國與他們的殖民地物資、人員全體動員,導致戰後 面臨到嚴重的重建問題。
02、美國的崛起

美國幅員廣大,資源豐富,再加上科學、工業發達,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在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原是英國,其次是法國,德、美兩國依次列為第三、四位,這些國家都是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但是經過四年大戰的消耗與破壞,德國因戰敗固然經濟衰退,英、法雖
然是戰 國,但在戰時或戰後都須向美國借貸,以重建本國的經濟,頓時由富轉貧。因此美國在戰後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而『紐約代替倫敦而成為世界金融業的中心。
二、經濟大恐慌對哪些職業產生影響?
1. 在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在美國各城市,排隊領救濟食品的窮人長達幾個街區)英國則有500-700萬人失業,不得不排著更長的隊伍等候在勞務交易市場內。不少人認為,大蕭條造成的災難比大清洗,大躍進更大。堪稱一場屠殺。
2. 對銀行家造成的極度的威脅。
三、經濟大恐慌的解決辦法
A: 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實際上是起源於一次正常的經濟衰退,但美國政府的對應策略錯誤,採用收縮的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同時為了保障美國工人的工作機會,實行保護主義提高關稅,引發了連鎖反應,西歐各國亦跟進,所以在內銷萎縮後外銷亦萎縮,生產量全面下降進入無法逆轉的惡性逆環中。

因此後來的經濟學家普遍達成共識,在面對經濟衰退時絕不能用緊縮政策,必須寬鬆貨幣,維持流動性,就是讓銀行繼續提供資金給需要的企業和個人,同時要維持銀行的信譽,讓存款能停留在金融體系中,政府則擴大公共支出,增加工作機會減少失業人口,另一方面則是鼓勵消費來維持生產數量,降低利率以減輕企業的資金成本,也可以讓蓄儲額降低資金轉作投資或消費用途。
總結而言就是以政府作背書,維持金融體系的運作正常與維持國民的信心,讓經濟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這也是目前各國所施行的政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