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4-03-21 17:31:18

推理大解密 鬥智,諜對諜

這位能夠長期潛伏、多次攜出關鍵情報、最終脫離險境的間諜,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古典」間諜之一, 然而,對軍情六處來說,則是極大的恥辱……

【文╱既晴】
國內第一大IC設計公司,不久前傳出離職高階主管竊密、挖角、投奔敵營的事件。這是繼去年手機大廠的首席設計師竊密事件,又一樁震撼電子業的商業間諜案。

其實,在競爭激烈的科技業中,技術門檻愈墊愈高,研發時間愈來愈長,資金投入愈來愈鉅,成敗又涉及了龐大利益,使得商業間諜案層出不窮。讓人記憶猶新的,尚有晶圓大廠高階主管跳槽韓國大廠、面板大廠高階主管前進中國成立新公司的事件。

●007真有其人?

這種火花四濺的競爭態勢,在美國推理作家喬瑟夫‧芬德(Joseph Finder)的《偏執狂》(Paranoia,2004)有著寫實而戲劇性的描寫,此作還改編為電影《決勝機密》(Paranoia,2013)。

談到間諜,立刻就會令人聯想到代號「007」的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這位擁有「殺人執照」的秘密情報員,外型帥氣瀟灑,全身名牌,愛好美食、美酒、美女、頂級跑車,可說是享樂主義的代表。

龐德這位虛構人物,原出自英國間諜小說家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佛萊明原是路透社記者,派駐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被英國情報單位軍情六處(MI6)吸收,從事間諜工作。

戰後,佛萊明運用了自己的間諜工作經驗,陸續發表了以《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1953)為首的系列小說,改編的電影至今歷久不衰。事實上,龐德人物形象的靈感來源,混合了多位軍情六處的名人。而其中一位南斯拉夫籍,同時為英、德兩國工作的雙面諜杜山‧波波夫(Du an Popov),則是主要的參考對象。佛萊明曾有一段時間負責監視他。

波波夫出身於富裕家庭,通曉英德法義四語,早在大學期間,他就開始從事情報工作。成為雙面諜後,為了掩護其真實身分,偽裝成往返倫敦及里斯本的貿易商,與法國電影女星希夢如‧西蒙(Simone Simon)交往,過著奢侈、浮華的生活。他曾經取得「日本可能會攻擊珍珠港」的情報,前往美國準備會見FBI局長胡佛(John Edgar Hoover),卻因胡佛無法容忍波波夫的花花公子行徑,命令FBI將他驅逐出境。●間諜也分古典和現代

「間諜小說之王」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也曾被軍情六處吸收。他在瑞士求學,進入外交部擔任書記官後,開始進行情報工作,以英國大使身分駐西德波昂市。不過,他的間諜身分後來被一名潛伏於軍情六處的雙面諜金‧費爾比(Kim Philby)出賣給蘇聯。身分曝光,讓他不得不離開軍情六處,但這項經歷也刺激他投身創作,以《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1963)成名。

費爾比生於英國殖民期的印度,父親是知名學者。他進了劍橋大學,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加入蘇聯情報局,並成立「劍橋五傑」間諜小組。大學畢業後,他在《泰晤士報》當記者,並以這項身分掩護間諜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費爾比加入軍情六處,將全部的作戰計畫都洩漏給蘇聯,但因行事謹慎、警戒,竟能不斷晉升、受勳,最後甚至當上華盛頓英國大使館的書記官。

二戰後,冷戰時代來臨,因核彈製造資料外流的羅森堡(Rosenberg)事件,導致費爾比被懷疑洩密,但因缺少證據,只能將他逐出軍情六處。其後,費爾比至貝魯特擔任記者,軍情六處仍然持續監視他,數年後,終於掌握確證,沒想到,費爾比卻搶先一步,逃到莫斯科去了。

費爾比抵達蘇聯,被視為民族英雄,在冷戰結束前,獲頒國家最高等級的列寧勳章,於莫斯科平安終老。這位能夠長期潛伏、多次攜出關鍵情報、最終脫離險境的間諜,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古典」間諜之一,然而,對軍情六處來說,則是極大的恥辱。

至於「現代」間諜,或可舉出一例作為對照。俄國女間諜安娜‧查普曼(Anna Chapman)因企圖竊取美國核彈情報遭到FBI逮捕,隨後遣返俄國。查普曼外型美豔,經媒體披露,聲名大噪,她也高調地利用人氣,不但上男性雜誌《美信》(Maxim)、主持電視節目,還因經濟系畢業的背景,受邀主編財經雜誌、擔任銀行顧問、董事,今年起,甚至自創了個人服裝品牌。見到查普曼多角經營有成,不知FBI作何感想?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