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5-01-05 19:04:58

地理讀書心得

食物的歷史讀書心得報告
繳交日期: 104 年 1 月 5 日
圖書編號 538.71 5424 2012.
書名 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
作者 Felipe Fernandez-Armesto 出版社 左岸文化
姓名 蔡敬
班別 XE1B
學號 1103300066

一、 請簡述「食物的歷史」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例子並說明這個例子重要的原因?

我認為應該是「畜牧」的發展,及人類從採集、尋找食物的方式轉變為生產食物的狀態。
雖然火固然也是個歷史性的發現,但人類仍是要徒步去尋找食物,而且不一定每次都有收穫,
收穫量也不穩定。但自從進入生產的階段後,人類就可以把牲畜先養在固定的地方,以便有需要時取用。農耕也可以說是「植物的畜牧」,而且改良作物也是因進入生產階段而生的。

二、請用200個字寫出你對「食物的歷史」一書中「食物與階級」的看法。

生產食物的過程中投入的人力,資金的不同會直接反映在售價上,因此同樣的一種食物通常
都有林林總總的品牌,當然價格也就隨之不同。早在日治時期,白米就有分成不同的階級來
分配,像在台灣成功培育較高級的「蓬萊米」被運回日本食用,而台灣人卻只能吃日本在台
政府從泰國進口較低階的「暹羅米」。回到現代,人民當然都能自由選擇想要的食物。
你可以花700元買一包蓬萊米,也可以只花300元買一包普通的白米。說到人力,美國就運
用廣大的土地及機械化的設備來壓低人力成本,因此可以用極低的價格在市場中獨占龍頭。
至於消費者要選擇哪種階級的食物,就見仁見智了。

三、 請用200個字寫出你對「食物的歷史」一書中「餵養巨人」的看法。

工業化之後,食物因為科技發達的關係,不用自己種田也可以吃到米,不用自己養牛也可以吃
到牛肉。大量的生產讓人民不用擔心吃的問題。但就以歐洲為例,歐洲人平均一年浪費八百
九十萬噸的食物。反觀地球的另一個角落,卻有人打從一出生就挨餓。資源的不平均造成許
多社會問題,確實工業化後造福了許多人,但也拉大了與落後國家間的差距。過度的包裝更是
浪費資源的原因之一,到頭來民眾等於只是不停的往大企業的口袋裡塞錢而已。要怎麼解決
這無解的難題,仍是人類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