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3-07-17 00:41:43

2012 倫敦奧運場館建築

2012倫敦奧運場館建築

 

 

 

 

構造圖-主場館

主要設計包括: 下陷的碗型設計, 下層永久的座位設計, 25000個永久座位;55000個可拆除座位 纜索拉進的天幕, 可以從場館周圍伸展28米,遮蓋場館三分之二的觀眾 布狀簾幕保衛整個場館架構,為觀眾提供多一重保護。 讓觀眾更近距離觀看運動員的動作

 

 

 

 

設計理念-主場館

近年來「運動」已然令全球為之瘋狂,體育場的興建概念反映了時代思潮,成為新世紀都市規劃最重要的工具,但在台灣,多數花大錢興建的場館幾乎都成為蚊子館,要如何避免這樣浪費公帑的公有建築,還能全民享用?─ 最新的建築設計倫敦奧運主場館。

奧運將於今年夏天在倫敦舉行,為此,倫敦市區整備市容,也建造了被暱稱為「倫敦碗」的奧運主場館,以特殊碗狀造型呈現,不僅使用環保結構元件,大量建材在奧運結束後,都可以重新依需求組裝使用,這種可拆卸式的結構創舉,也開創全新的輕透美學,是體育建築領域中前所未見的新穎設計。

倫敦已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第3次舉辦奧運,以當代建築材質打造一棟可以組裝拆卸重新配置的主場館,也挑戰大型場館一定要永久存在的概念,對建築的未來提供一個當代的回答。 

 

 

 

 

史上用鋼量最少的主場館

俗稱「倫敦碗」的奧運主場館,由澳洲建築師羅德‧謝爾德(Rod Sheard)負責設計。三面有水道環繞,觀眾可利用週邊5座橋梁抵達。這是史上用鋼量最少的主場館,只用了1萬噸,與其他鋼鐵體育場相比,整整少了75%的用量。另外還使用工業廢棄物做成的低碳混凝土,含程度較以往少了40%。主場最上層的環保材料是用油氣管多餘的部分,秉著倫敦2012奧運「減少、重複利用、回收」永續的觀點來建造,同時也減少低層部分鋼鐵和混凝土的使用。

除運用環保建材之外,主場館的另一項創舉是採行可拆卸的半臨時結構設計。目前完工的主場館總計有8萬個觀眾席,分上下兩層,由輕量鋼鐵和混凝土構成的上層可容納5萬5千人座位,奧運比賽結束後將全數拆除。只保留下層的2萬5千人座位,因為未來東倫敦的居民只需要這麼多的容納量。

 

 

 

 

設計理念-游泳館

改擴建工程竣工後的奧體中心英東游泳館在外觀上保留了原有建築風格,同時進行了翻新、改造和整體完善,內部則進行了全面改擴建以滿足奧運會要求。充分體現了“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 ”的理念。

奧體中心英東游泳館在奧運會後將主要用於專業隊的訓練和全民健身的使用,其對於室內光環境和熱工環境的要求與賽時要求不同。改擴建工程設計人員獨具匠心巧妙的在屋脊處增設了兩排用於自然採光和通風的電動開啟天窗,並在室內設置遮陽簾布。

在奧運比賽期間拉開遮陽簾布,可完全避免自然光對於比賽帶來的不利影響。而在賽後,打開遮陽簾布,可最大幅度的引入屋頂自然光,從而很好地改善白天場館內昏暗沉悶的氣氛,並大大減少人工照明的需要。游泳館水汽較多最需要的就是通風和排風,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通過開啟屋脊天窗,可將館內污濁的熱空氣大量排出。設計人員幽默的說,“這樣的設計使比賽大廳睜開了眼睛看到了天光,呼吸到了室外的新鮮空氣。”

 

 

 

 

可拆可移動的水上運動中心

這是由國際知名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屋頂猶如一條大魚縱身騰躍,擷取水流波動的姿態為設計靈感,自地面往上延伸。屋頂長160公尺、寬80公尺,比倫敦希斯洛機場第五航廈還要寬廣。場館內有50公尺游泳競賽水道、25公尺跳水池、50公尺暖身水池以及跳水選手暖身用的乾池。

泳池的結構元件也是可移動的,日後可依據需要調整成不同深度與大小的泳池,亦是非常環保的設計。

水上運動中心可容納17,500名觀眾,但位於場館兩翼的15,000個座位在奧運比賽結束後將全部移除,只剩下2,500個座位,作為未來社區居民使用。

 

 

 

 

設計理念-體育館

在奧運園多個巨大建築物中,那座長方形、乳白色薄膜材料覆蓋的籃球館,在藍天白雲的映襯和明媚陽光的照耀下,像一塊巨大的奶油蛋糕,格外吸引眼球。那看上去柔軟、輕盈的外層材料,使整個籃球館線條簡潔、明快,即便在周圍眾多設計新穎、色彩奪目的場館中也難以被埋沒。   

倫敦奧運場館是世界上修建過的最大臨時體育設施。2009年由一家蘇格蘭建築公司中標承建,已于去年6月竣工。壯觀的籃球館35米高、115米長,1000噸重的鋼結構框上包裹著2萬平方米德國造可循環PVC薄膜材料,1.2萬個觀眾座椅,電梯、衛生間、貴賓室等設施一應俱全。然而,所有這些在賽事結束後,都要被拆除,從奧運園內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在其他適宜地點重新使用。   

盡可能就地使用建築材料,盡可能多地就地取材,要避免或減少使用那些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和循環使用的材料。盡量使用可再生、可循環的替代建築材料,這在倫敦奧運園的總體設計,從最初對整個奧運園場地的土地調查、土壤污染凈化,直到臨時場館的設計上,都得到認真的設計落實。   倫敦奧運園臨時籃球館及其所體現的綠色可持續原則,使其成為倫敦奧運場館的標誌性建築。   

賽後整個體育館也將被拆解,包括球場鋪設的人造樹脂材料也都遷移再使用。考慮到國土面積、人口及運動人口、運動場館賽後使用率、經濟狀況等諸多因素,臨時場館對于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最綠色、最省錢、最實用的高效選擇,而臨時場館所體現的綠色、可持續建築設計理念,無疑將成為倫敦奧運更寶貴的遺產。

 

 

 

 

史上最大臨時體育館

9個月內便完工的籃球場,是史上最大的臨時體育館,運用了1,000公噸的鋼架以及2萬平方公尺可回收的白色PVC,搭建成12,000個席次的球場。

球場內的座位特地採用籃球的黑與橘兩種配色。奧運比賽結束後,整個球場將全部拆除,部份建築將會移至他處使用。

 

 

 

 

各展場設計藍圖

游泳館圖不錯,但感覺白天會比晚上遜色很多。

 

 

從奧運主場館包廂看出去,視野廣闊。  

 

 

 

 

心得

近來,由於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導致許多災害。全世界因而開始重視此議題。有提倡開發其他替代性能源、製造低汙染汽機車像是電動摩托車或者氫化公車等,這也因而影響建築的發展,其設計不斷走向綠建築化。

國外在綠建築化的範疇和外觀設計的創新可謂是相當成功!就拿這次英國倫敦奧運場館來做例子,其設計不但考量到材質的環保、實用性,更把其後續的發展及使用性一併考量。

其建築設計不但響應全球暖化的議題更保護地球不再受到人類的迫害,外觀上的設計更是大膽、前衛!場館的建築也將當地居民的使用性作為建築考慮的範圍內,待倫敦奧運劃下句點,其所有的場館建築將會拆解到符合當地居民的使用率,避免成為蚊子館,以達到最大效益,即不會浪費土地資源,更不會造成汙染。

由此讓我了解建築不再只是個呆板、灰暗的水泥塊。原來經由外觀創新的設計、建材選用及居民生活參與的實用性,其生活品質追求大而提升,更能成為符合綠化、美觀的藝術品!  

 

 

 

 

資料來源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202&nid=1722&page=1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202&nid=1724&page=1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202&nid=1723&page=1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t=23016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57505/7734866.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jw!E6omMIeTSUYQGc9.wJpbW_bv/article?mid=12898

http://www.westca.com/Space/u=29793/m=blog/p=332587/lang=schinese.html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7/7/9/101877927_4.html?coluid=154&kindid=0&docid=101877927&mdate=1022102248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1/07/110727_london_olympic_aquatics.shtml http://www.hudong.com/wiki/%E8%8B%B1%E4%B8%9C%E6%B8%B8%E6%B3%B3%E9%A6%86

 

 

 

 

2012 全民瘋奧運

發表評論